New York Style 醫師娘 - Lowei Chang

New York Style 醫師娘 - Lowei Chang // Fashion & Travel by Lowei Chang

Booking.com

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

【 Lowei 深夜不負責評時事 】甜美笑容,過去的自己與過不去的自己-談"楊又穎事件"

沒有留言 :

1.女孩,請努力告訴自己,沒有必要活在只有掌聲的世界



"楊又穎新聞事件"讓我震驚了一整天,我不認識她,而因播出時間關係也不常看"大學生了沒",不過因為媒體透過事件散發出一組組圖像與照片,讓我記起算是常常看到她,漂漂亮亮的女孩,優雅,笑容又美,跟大家都有共識地那種超早起化妝再拍照發早安文的部落客與朋友們不太相同的是,感覺她就是少了一分做作,多了一分自然,就是,看了她心情就會好一整天的陽光女孩。

在我成長的那個年代(雖然也還沒30歲),還沒有"霸凌"這個專有名詞,幾年前才突然成為新名詞風行的時候,我看到的是Lady Gaga等人陸續跳出勇敢面對自己少時被欺負的慘狀,包括到這幾天我又大量在臉書上看到"讓徐葳老師奮發向上的那被羞辱的便當菜"議題轉文。這些現今人生勝利組的名人在公布霸凌事件時,仍不忘正面地向世人宣布一種化悲憤為力量的概念:"縱然我現在還有一點點陰影,雖然我現在仍記憶清晰忘不掉,但是,我帶著當時的痛,一路努力轉化為正向力量並讓自己成功。"

對我而言,在"霸凌"名詞出現後,我也嘗試檢視了自己。活在沒有缺點的世界,當個毫無缺陷的人,為了贏得所有的掌聲而活在他人陰影裡,到八十歲還長一副二十歲的臉,真的快樂嗎?又或者,有著破碎但絢麗的人生,才能在老年細細回味,告訴自己沒有白走這一趟。

2.第一次很甜,第一次很苦,但第一千次甜美與第一千次痛苦後就必須要麻木



從五歲開始,我在各大小舞台上演奏小提琴,我不懼怕數千人的場合,更習慣的是一次次的掌聲與讚美,沉浸其中。後來,隨著我長大,掌聲開始少了,我想,這是因為我不再年紀小,也不再只有可愛可以賣弄的關係,更多的人開始以各種專業方式檢驗我的技能,更多同學齡孩童也跟我一起學習同樣的技能與擁有差不多的技藝。小學階段,也許還談不上競爭,但總之我了解自己一定要努力與創新才能維持與擁有這些掌聲。

到了國中階段,雖然校風嚴謹,雖然升學壓力大,但也仍然認識了很多很棒的同學,學長姐與學弟妹,就像一家人。在我擔任畢業學長姐們畢典的在校生致詞代表前,有幾位學長們和氣地跟我說,在我們等下致詞時,他們一定會帶頭噓我,但這跟我也許有關係也許沒有什麼關係,希望我不要太在意,畢竟悶了三年,好想要在教官們面前抒發一下。
於是就這麼地,我生平第一場千人演講,就在這一點點的可愛噓聲中開始,並在口耳相傳到滿場封閉室內迴盪不去的震撼噓聲中,結束。
我沒有落淚,我也沒有不開心,其實還有點開心。而且就算我知道大半數人不知道為什麼而噓為什麼要噓,我只知道,我是來祝福他們的,而且,他們也都多半地立即回應我了。我微笑地上台,微笑地下台。下課後,又一起跟這群人吃了點心。

長大後的世界繽紛許多,卻也不那麼漂亮許多。
我曾面臨因為一點我的白目與誤會而讓整個msn上一小群友人的狀態都是同樣嘲笑我的語句,而且,他們還反覆登出登入,讓我可以一直看到右下角顯示他們上線-帶著嘲笑我的句子。當下的我還白目到根本想不起來發生什麼事。
在我自己的解讀下,我也曾被同仁,或者被莫名敵人圍剿,被抹黑,被攻擊。噢,當然還有踩在頭上過去。主動或被動搶來搶去的男朋友們事件就不用提了畢竟已為人妻(咦)。更多時候是這些有意無意的箭靶,因為不擅隱瞞或不想隱瞞,而讓我知道實情。在我對外努力打破很多項難能可貴的挑戰時,永遠有更多個夜裡,我只能離開我的房間跑到大房,牽著母親的手才能入睡。

這是我的過去,甚至也是我的現在與未來。
但是我必須讓自己過去,才能走到現在與邁向未來。


3.學習承擔,反思,運用家人的愛與力量


我不了解究竟這一切是發生了什麼深仇大恨,我也不希望自己的言論會傷害到任何人,更希望自己仍秉持著身為醫護人員必須要正向面對事情與解決的態度討論。

但有幾件曝光的事情,看了很熟悉。
像是有一張好像是對班上同學說請假,但卻發了逛街照片圖文,引發軒然大波,再解釋僅是找張前幾天的照片發文而已。老實說,這種事白目如我還真的以各種型態做過很多次。我為此付出很多,自認為受傷很多,批評的聲浪從好友到前輩,失去的從一頓美味餐點到一次重要升遷機會。在上面的文章我說了,不漂亮的心情甚至可以折磨我躲到母親的懷裡。
但是,說實在的,所謂的把柄可以因為被鎖定而在被抓到時無限上綱,那也許,也必須要冷靜下來,看看自己怎麼會有所謂的把柄出現。這不是要被迫改變自己的意思,只是必須從一次次試誤實驗中,學到了下一次可以努力的方向。

人民是健忘的,同樣,喜歡你的人也可以因為你的進步一次次再站到你的身旁。而你只需要在意這些人就夠了。

另外,家人的力量千萬不容小覷。我了解她的家人人很好,也很努力陪同看診。楊小姐的父親第一時間在臉書上發文想念女兒,希望她不要長大。我看了真的難過到落淚。但是我不知道楊爸爸或楊哥哥是否能知道她長期臉書上的情緒與狀況。在她花時間於臉書上觀察與回應時,如果有辦法主動或被動的跟全家人討論分享,也許,甚至可以考慮永遠離開這些是非,放自己大假。

如果離不開,就一定要讓自己找到生存與快樂的理由。

高中大學的社團與班際生活,其實儼然就是縮小的辦公室文化,甚至更自由點。出社會後,有很多人盲目的打卡上班打卡回家,甚至抱怨到麻痺,但也有更多的人從這中間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找到真愛,找到奮鬥的目標。

4.健康的心態與體態不是由教練或他人決定,而是取決於自己


嚴凱泰曾說過一句減重女孩的金句:"你連吃都不能控制,那你還能控制什麼呢?"

所以,換句話說,如果能把自己外貌控制的如此好,已經贏過半數人了,就一定要找到那個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繼續快樂的品嘗人生。自己記不住,眼淚流不停,除了擁抱家人,看診,打給諮詢單位求救,別忘了到處貼上勵志標語,鼓勵美好的自己又度過了一天。

也可以積極幫自己設定眼前目標,為了存錢買可愛的車,為了一趟值得紀念的旅行,而要縮小所有的不開心。

千萬不要讓不重要的人占據了自己的心,我們的心力與時間,只要為最重要的人停留就夠了。

5.網路霸凌與媒體散佈自殺事件不可不知的一二事


小叮嚀,網路霸凌言論可能會涉及:

公然侮辱罪,毀謗罪,個資法,妨礙風化罪,恐嚇危害安全罪等。

小心以身試法。


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則建議媒體報導自殺新聞原則:「六要」與「六不」

「六不」:
.不要刊登出照片或自殺遺書。
.不要報導自殺方式的細節。
.不要簡化自殺的原因。
.不要將自殺光榮化或聳動化。
.不要使用宗教或文化的刻板印象來解讀。
.不要過度責備。

「六要」:
.當報導事件時,與醫療衛生專家密切討論。
.提到自殺時,用「自殺身亡」而不要用「自殺成功」這樣的字眼。
.只報導相關的資訊,且刊登在內頁而非頭版。
.凸顯不用自殺的其他解決方法。
.提供與自殺防治有關的求助專線與社區資源。
.報導危險指標以及可能的警訊徵兆。


6.最後,一定要附上防範未然的相關資訊: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

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24小時)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延伸閱讀==


孕媽咪] 孕婦的母性任務


[憂鬱的開心果]向羅賓威廉斯致敬




沒有留言 :